中工智库|智造跃升:人工智能解锁工业新未来——2025中国工业报社中库沙龙活动在京举办

  春暖花开的3月,2025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将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大范围的应用,全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参加全国两会的多位代表委员认为,AI发展已从技术探索阶段快速迈向规模化应用阶段,“人工智能+”应用爆发的奇点即将到来。

  3月5日下午,由中国工业报社主办,《中国机械》杂志社、中工智库、中工智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题为“智造跃升:人工智能解锁工业新未来”的中工智库沙龙活动,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成功举办。

  来自装备、能源、通讯、汽车、钢铁、工业软件和文化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一同探讨: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新型工业化,如何打开落地应用场景,如何提升治理与安全等一系列前沿话题,为工业和信息化产业的高水平发展建言献策。

  在中工智库沙龙活动致辞中表示,中国工业报社积极践行“促进工业与科技、金融紧密结合”的宗旨,“专业、深度、权威、价值”的报道方针,“新闻+数据服务+产业服务”的转型方向,致力于打造“立足行业、更懂产业的产经财经融合媒体平台”,截至2025年1月31日统计数据,中国工业报社全媒体矩阵用户触达1794万人,累计播放量达38.51亿次。

  中工智库是中国工业报社充分的发挥更懂产业的产经财经融合媒体的信息链接优势,遵循开放、共创、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原则,建设的链接“线上+线下”“行业+地方”“工业+科技”“专家+平台”的新型媒体生态型智库。

  中工智库生态依托成功主办十七届的中国工业论坛、《中国机械》杂志专家委员会,构建了行业研究中心、区域智库中心,以及中工智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支撑的线上开放专家平台。发挥中国工业报社融媒体平台的广泛传播优势,结合中工智库开放平台的智库资源和专业数据积累,中国工业报社、《中国机械》杂志社,组织中工智库、中国工业新闻网,从2024年3月起,发起“2024寻找新质生产力领跑者”调研行,历时近9个月,深入北京、重庆、江苏、山东、江西、内蒙古、河北、福建等重要经济省市探访、调研、报道。其间,参与调研的地方、园区、企业机构达160多家。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将如何赋能新型工业化并实现价值跃升?又将为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描述出怎么样的未来发展图景?这些值得深思。中国工业报社举办

  中工智库沙龙,旨在与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一同讨论这一涉及未来产业变革、经济发展、人类命运的重要话题,共同开启“认知智能时代”迈向“实践智能时代”的进程中中国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李毅中表示,AI应用取得初步成效,工业制造业潜力巨大;人工智能要深化运用在工业制造业的核心环节;应进一步强化数据、算力、算法人工智能的基础能力;应关注人工智能治理,促进安全有序发展。

  李毅中强调,AI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引领性前沿科技。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近年来迅速兴起,具有千亿级参数的大模型已超过200个。近日,DeepSeek的问世将AI的应用推向新一波高峰。跨界融合会催生更多领域的应用场景,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目前,人工智能仍处在初始阶段,工业制造业上的应用是薄弱环节。未来AI在工业应用上会创造更多价值,同时也将带动和影响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

  “人工智能要深化运用在工业制造业的核心环节。首先,要提升研发设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其次,要制定规划、计划及生产方案、作业方案。第三,要确保生产制作的完整过程的智能控制和安稳运行。”李毅中说。

  经过训练的丰富、高质量数据集将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沃土。尽管我国算力总量世界第二,但目前仍需改善。应进一步创新开发适应不一样行业、不同工序的算法模型。

  人工智能快速地发展伴生着安全挑战和风险。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提出了安全五层架构模型,但在供应链、数据、算法、应用等层面尚存在不同挑战,应通过不断的技术演进和创新,增强防护保障能力。此外,需格外的重视A与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加速AI技术演进创新的同时,应开展有关社会科学研究,如人类学、伦理学、社会学,坚定“智能向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人类基本权益,保护人类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等。

  在《智能化时代的装备研发范式》的主题演讲中,详细的介绍了智能化时代特征、形态与实现路径,

  数字化是利用数字来表达、认知并推动事物的发展;信息化致力于信息的便捷采集、高效传输、精确处理、安全存储与大范围的应用,使信息无处不在,由此减少不确定性,而网络化正是实现信息化的重要方法;智能化赋予事物感知、分析、理解、决策、执行和学习提高的能力,以能动地表现出最佳行为。

  毛明表示,数业社会加速到来,正在引发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和社会变革。装备、组织和研发范式都将朝着智能化形态加速演进。智能装备将以硬件+软件+数据三种形态呈现和发展,装备的数字孪生体及其运行数据与栖居于网络的其他数据一道,形成超越数字孪生体,并形成与装备平行的数字空间,通过AI技术将不断赋能装备的智能化水平提升,使装备成为具身智能体。智能化装备的终极形态将是通用人形机器人。

  “AI赋能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范式,我们应该强化AI 思维,着力推动AI赋能装备、研发、管理和能力、生态建设,实现装备、组织以及个人、社会能力持续不断的发展进步。”

  各行各业如何全面拥抱人工智能?来自通信、汽车、钢铁、文化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积极建言献策。

  在《AI+工业全面拥抱智能化》的主题演讲中表示,全行业积极拥抱AI,加速向智能化升级。基于华为全栈式AI平台能力,全面赋能制造企业各细分场景AI应用。华为全面拥抱智能化,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华为盘古+造型辅助设计,可秒级定制生成大量设计图,提升效率。智能排产上,华为供应链排产可实现从3小时做1天计划,到1分钟做3天计划。AI质检上,基于盘古CV大模型,引入华为工业AI质检方案,通过“机器视觉+AI”技术,可实时分析员工装配行为的规范性,以及配件/产品的缺陷问题;引入华为咨询服务,可构建订单交付周期指标、生产计划达成率、综合可动率、小时均衡度、滞留车发生率等7大生产指标体系,依托华为数字化运营平台实现生产的全部过程实时监控、问题在线闭环。

  邱恒表示,DeepSeek带来的技术平权,正降低大模型落地门槛,加速大模型走深向实。

  中国联通深入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在装备、矿山、钢铁、汽车、服装、轻工、仓储等工业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在《中国联通赋能工业智造 加速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主题发言中表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他预测了三项趋势:“人智驱动”向“数智驱动”,“企业转型”向“集群转型”,“内地业务”向“出海发展”。

  “中国联通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国联通AI大模型驱动的‘一平台、三中台’,赋能工业智造,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杨海明说。

  面对工业公司产销失衡、能源消耗、设备故障、数据孤岛等现状,易智时代致力于助力公司实现工业过程效能全局优化,实现利润持续稳定增加。

  北京易智时代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智时代”)常务副总经理&CTO王红梅

  在《科易工业导航开启工业能源新未来》的主题演讲中表示,科易工业导航通过对企业的生产调度、工艺流程、设备运维等各阶段进行I2优化(Industrial × Intelligence、数据采集、流程解析、智能诊断、智能优化、智能控制),从而提升企业利润率,实现“让设备会说话,让产线会思考,让工厂有大脑”。

  资料显示,易智时代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耕XR、数字孪生领域近二十年。

  同样,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索为研发出世界第一个工业软件操作系统,位列工业软件全球第四、中国第一,但两次被美国制裁。

  在《开启中国工业的智力“新引擎”》的主题发言中表示,“DeepSeek的成就是打破美国试图垄断AI的壁垒,实现了AI的平民化和全球普及。但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DeepSeek是创新特例,不是中国的普遍模式。站在巨人肩膀上,我们95%的基础仍来自于美国。”

  李义章分析,DNN、Transformer大模型很好地解决了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实践智能是人类智能最后的“堡垒”。工业软件将客观世界模型化后可计算。工业APP操作工业软件,完成设计、建模、仿真、计算、处理。实践智能,不仅“感”和“知”,还“能”。“但应看到,咱们不可以集中于跟随、一窝蜂重复投入。产业高质量发展条块分割、缺乏体系也是问题。”李义章提醒。

  在《汽车研发设计数智化系统》的主题发言中表示,汽车研发设计痛点是系统重构、能力重塑,解决办法是柔性设计、敏捷开发。当复杂系统剧烈演变,原系统能力失效,AI+不应只提升效率,更要重塑能力。

  资料显示,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阿尔特,股票代码:300825)成立于2007年,总部在北京。目前是亚洲最大的独立汽车设计企业、中国A股上市的汽车设计企业,主要以整车及整车平台全流程研发、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为载体的汽车科学技术创新企业。

  表示,当大模型遇到钢铁,行业整体“知识基线”将跨越式抬升,基于案例借鉴的“滞后分享”模式将向 “0延时分享”的大模型服务演进;将出现颠覆式的产品与业务;基础人力资源的能级也将发生跃升。

  张云贵预测,将出现“AI原生”的智能钢厂,钢铁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范式将发生革命;在行业“缩量调结构”的较长周期中,AI将起到隐形调节器的作用。

  “中国钢研大模型是可以大幅度降低AI试错成本的‘AI技术数字孪生验证平台’,可用于粗轧控制模型、粗轧工艺优化模型的实验验证。”张云贵说。

  陈少峰认为,从传统工业旅游到AI工业旅游,可发展参观及品质管理的研学旅游;尝试厂房及工业遗址旅游的结合;进一步开拓AI工业旅游的创新资源。

  “AI工业旅游的未来,将是三合一,即功能旅游+体验旅游+研学旅游。”陈少峰预测,“在AI工业的会展与旅游上,将出现展示型的工业会展,体验型的AI工业会展,专业主题的AI工业会展,以及永不落幕的会展与研学。”

  2024年,由中国工业报社、《中国机械》杂志社联合发起的“寻找新质生产力领跑者案例调研行”活动,得到了十余个省市区工信部门、产业园区以及企业的积极响应和肯定。2025年,这一活动仍将持续进行。

  对中国工业报社“2025寻找新质生产力领跑者案例调研行”项目进行了详细介绍与说明。

  汪静介绍,2024年12月28日,在第十七届中国工业论坛上,中国工业报社重磅发布了《2024新质生产力趋势与实践研报》、2024新质生产力领跑者案例。为全面培育新质生产力在中国走深向实做优,2025年中国工业报社“新”动出发,再启征程,启动了“科技引领,向‘质’而生——2025寻找新质生产力领跑者案例调研行”活动。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更广泛、深入的关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领跑者地方、园区及企业,着力展现新质生产力一年多来在我国全面落地生花、枝繁叶茂的生动案例和实践价值。”汪静说。

  在“2025寻找新质生产力领跑者案例调研行”项目具体日程上,汪静表示,最重要的包含五大阶段。

  围绕2025寻找新质生产力领跑者案例调研行活动,1月8日,中国工业报社在中国工业新闻网上开设了专题页,对地方、园区、企业案例进行开放式征集;中国工业报社在收集整理企业报名及案例后,将推进后续评估、探访及报道工作,并不断深化研究及推广传播。

  1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工业报社组织的2025寻找新质生产力领跑者案例调研行第一站在重庆展开。中国工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徐金宝一行重点走访了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国药太极、重庆高新技术研究院等企业。

  2月25日至26日,中国工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徐金宝带领2025寻找新质生产力领跑者调研组一行来到四川省成都市,分别到访四川省经信厅和成都市经信局,深入采访调研四川省及成都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期间走访企业包括: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长之琳航空制造有限公司、成都中车电机有限公司、民航成都物流技术有限公司、四川至臻精密光学有限公司、中粮生化 (成都) 有限公司等。

  “从1月至8月,除了全面深入的一线年中国工业报社还将围绕新质生产力的相关热点话题,邀请更多领导、专家学者、企业等做开放性、研究性的中工智库沙龙,议题包括:智造跃升、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碳’路中国、共链行动等,把对新质生产力的研究做深做实做透。”汪静表示。

  2025年9月2日,中国工业报社将组织召开“2025寻找中国新质生产力领跑者专题研讨会”,通过深入交流和讨论,开拓新思路,寻找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层次地融合的解决方案,共同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力量。

  第四程是线寻找新质生产力领跑者案例”,2025年10月,中国工业报社将开启线上投票公众系统,及网络投票专题页面,发起读者互动及线上投票。

  中国工业报社将在第十八届中国工业论坛上推出《2025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趋势与实践研报》以及公布“2025年新质生产力领跑者案例”推荐名单。报社将联合更多顶尖智库机构、专家学者、企业,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动新型工业化,实现中国高水平发展贡献媒体的力量。

  据介绍,新质生产力领跑者案例评价将从创新投入、智能化应用、客户体验、数字化水平、市场敏捷性、生产效率提升、供应链优化、人才教育培训、可持续生产、媒体评价等十个维度展开,结合智库专家观点及公众投票最终得到客观评价。

  来自北京新光微电、亿宸资本、天泓文投、易品万千科技、极视元科技、豪志会展、数骁(海南)人工智能、高德纳咨询、IDC咨询、荣耀终端、成都市新津经开区管委会等企业、政府部门的代表出席了上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