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环卫企业是这样用AI的!

  今年2月20日,环卫科技网发文讨论了人工智能(AI)技术在环卫行业的应用前景,并首次在行业内提出了“AI+环卫”概念。

  环卫科技网在文章中提出,“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智能分析和自动化控制能力,AI有望彻底重塑环卫服务的运营模式和管理体系”,环卫行业即将进入一个“AI+环卫”的新时代!

  很快,环卫行业就掀起了一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高潮,多家企业官宣了各自的AI场景应用。环卫科技网整理后发现,目前AI技术在环卫行业的应用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场景:

  环卫作为一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力成本占环卫运营企业总成本的70%-80%。同时,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环卫行业面临“招工难”。于是,借助AI打造“无人环卫”成为环卫企业的首选。

  代表性企业包括启迪环境(000826)、侨银股份(002973)、玉禾田(300815)等。

  目前,启迪环境已宣布与上海仙途智能展开合作,以启迪环境全国环卫场景布局和仙途智能在高级别智能驾驶方面的技术沉淀为依托,共同探索“远程+无人驾驶”智能驾驶环卫系统开发,打造“一人多机”、“无人作业”的新型智能环卫机械化作业模式。

  随后,仙途智能无人驾驶环卫设备陆续在启迪环境咸宁、高邮、宜昌等环卫项目上投入试点运行,通过各项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运作状况良好。

  2月25日,侨银股份宣布拟出资不超过10亿元在江苏省吴江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AI产业生态总部项目,本次投资主要为利用吴江当地产业及区位优势进行城市管理服务智能化装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及运用。最重要的包含无人驾驶道路清扫机器人、无人驾驶物业保洁机器人、无人驾驶巡逻配送机器人以及无人驾驶城市巡检作业机器人等。

  据悉,侨银股份早已布局无人驾驶智能装备。目前,侨银开发的无人驾驶城市服务智能装备已陆续下线,包括开放路面及园区无人驾驶清扫装备,市政巡逻及配送机器人等,主要使用在于市政道路保洁、公共空间巡管、室内商管服务以及其他城市综合服务场景。未来,公司将积极推动无人驾驶城市服务智能装备在项目场景中有序投放。

  2023年,玉禾田收购了环卫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坎德拉,随后即在环卫保洁过程中引入了坎德拉出品的多功能清扫机器人。该机器人依托自研智能驾驶平台,结合智能控制决策、多源融合感知和自主可控软件架构,实现无人驾驶和精准避让。配合高智能SLAM算法,能高效扫描清扫区域并实时建图,在复杂环境下也能达到最优路径规划,还可通过核心智能算法主动识别垃圾,进行垃圾巡检、低电回充、垃圾满溢倾倒等。

  机器人的应用进一步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了环卫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助力玉禾田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科技服务型企业升级。

  3月6日,玉禾田全资控股的深圳玉树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营业范围主要包含AI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硬件销售、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智能机器人销售等。

  可见,多家头部环卫企业均在致力于研发嵌入人工智能技术的无人环卫装备,为未来的“无人环卫”时代做准备!

  对环卫人来说,“智慧环卫”已是耳熟能详!然而,长期以来,花大力气建设的智慧环卫平台,却似乎未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甚至沦为仅供参观考察之用的“花瓶”!

  环卫科技网在走访调研企业时曾得到多家企业的反馈,智慧环卫系统越来越庞大,功能慢慢的变多,令人眼花缭乱,同时平台每天都产生大量看起来很有用的数据,但实际却让企业感到无从下手,“用不起来”的无力感始终萦绕着他们!

  的确,当前的智慧环卫系统,收集、汇总数据的能力有余,但研究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却严重不足,更不会主动透过数据去探寻背后隐藏着的问题真相,自然也就无法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提出解决方案。最终,依旧需要“人”的介入才能管好项目。

  环卫科技网注意到,最近,劲旅环境(001230)、玉禾田均宣布在各自的智慧平台中接入DeepSeek。

  接入DeepSeek后,AI将成为“数据分析师”,使智慧环卫拥有以下能力:

  在数据采集与传输方面,DeepSeek将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技术融入劲威智慧环卫3.0系统。通过遍布城市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采集环卫数据,如道路清洁状况、垃圾产生量、环卫车辆运行轨迹等。物联网技术使环卫设备与平台无缝连接,每台清扫车、每个垃圾桶都成为数据节点,实时传输数据至管理中枢。

  在路径规划与智能调度方面,路径规划算法能综合交通路况、垃圾分布、清扫优先级等因素,为环卫车辆规划最优作业路线,降低能源消耗,提升作业效率。智能调度算法根据实时数据动态分配环卫资源,在垃圾量增加或道路污染严重时,及时调配车辆和人员。

  在智能决策支持方面,AI通过一系列分析历史和实时数据,预测垃圾产生趋势、道路污染情况等。比如在节假日来临前,预测景区、商业区等重点区域的垃圾量增长,提前做好人员和设备调配。同时,实时评估环卫作业效果,找出薄弱环节,为管理人员调整策略、优化流程提供依据。

  2月19日,玉禾田宣布其数智城市大管家系统正式接入DeepSeek-R1模型,以AI大管家搜索功能为支撑,提供对话和联网搜索等智能服务。未来,玉禾田将继续以科学技术创新为驱动,不断探索AI技术在城市综合运营管理中的更多应用场景。

  在环卫服务链条的末端,人工智能技术同样能够发挥独到的作用。环卫科技网资料显示,康恒环境、三峰环境等头部企业均已在垃圾焚烧项目运维过程中应用了AI技术。

  2020年9月,在《环境与生活》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曾提到,“将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垃圾焚烧行业,也是康恒环境始终致力于解决的行业技术——以数据为核心,通过AI算法分析,实现焚烧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与焚烧的智能化处理”,“康恒环境正在打造垃圾焚烧智慧电厂,还有智能化管理上已经取得的成果。例如,成功研发出了第三代自动燃烧控制技术(ACC系统);构建了一套整合了炉膛温度控制、火焰状况判定等自动控制技术的系统;进一步改善了大型炉排垃圾焚烧过程中的波动性,提高了大型炉排炉的运行稳定性”。

  环卫科技网资料显示,三峰环境御临项目于2020年12月并网发电,2021年9月郑重进入商业运营,建设有4条750吨/日的生活垃圾焚烧线MW汽轮发电机组。

  在生产经营方面,该项目利用DCS和S-MIS系统监控垃圾焚烧线,集成大数据、云计算提高生产效率和精准度。其AI智慧焚烧系统通过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实现焚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升稳定性和效率。智慧垃圾吊管控系统则通过物联网和AI创新,降低人力成本,优化垃圾处理,提升垃圾坑管理效能。

  在设备管理方面,项目采用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智慧巡检系统。通过安装在设备上的传感器,结合三维建模,实时监测设备的运作时的状态和性能参数。同时,基于专家库的故障预警与诊断模型,及时有效地发现并预警潜在故障,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能力。这一数字化手段的应用,不仅降低了维修成本,更延长了设备的常规使用的寿命,确保了生产的稳定受控。

  在安全环保方面,项目实现了数字化的全覆盖。通过全厂三维可视化技术,将生产的全部过程数据、点巡检历史数据、智能预警等信息集成在三维模型中,实现对现场各项信息的实时掌控。此外,人脸智能识别和智能门禁系统的应用,更是有很大效果预防了非法闯入,保障了生产作业的安全。

  今年2月18日,在香港上市的环卫企业北控城市资源宣布“DeepSeek-集团版AI知识管理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现已导入集团制度、合同参考文本、参考案例、IT技术文档及律师库等现有的知识库资源,致力于将AI技术与集团核心业务场景深层次地融合,通过智能化工具提升管理效率与决策精准度,进一步巩固集团在城市综合服务领域的领头羊。未来,北控城市资源将充分的利用AI技术,助力集团降低经营成本、提升服务标准化水平,同时探索智慧城市服务市场的商业化路径,为股东与社会创造长期价值。

  北控城市资源相当于把AI训练成为一个可24小时在线的企业内部“培训讲师”+“咨询师”,帮助员工提升工作效率,也就等于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实现了“降本增效”。

  传统的再生资源分拣主要依赖人工操作,存在效率低、误判率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而AI数智化再生资源分拣系统通过AI视觉识别技术,能快速识别不一样的种类的再生资源(如塑料、金属、纸张等),并根据材质、形状、颜色等因素进行精准分类。

  联运环境的再生资源分拣系统采用了AI视觉识别技术,能快速识别不一样的种类的再生资源(如塑料、金属、纸张等),并根据材质、形状、颜色等因素进行精准分类。系统分拣速度较传统人工分拣提升了280%以上,单日解决能力可达数百吨。通过深度学习算法一直在优化识别模型,分拣准确率高达98%以上。且能自动适应不一样场景下的资源特性,灵活调整分拣策略。

  2025年初,浙江联运知慧科AI数智化再生资源分拣系统,成功入选2024年度浙江省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弓叶科技将AI和光电相融合,通过2D/3D相机结合AI算法,对堆叠、黏连、密集、破损、变形、甚至对自定义特征的废弃物进行识别;并通过光谱传感、激光传感、X射线、荧光传感、高速分光系统等一系列光学技术,快速、精准、高效地对物体的材质、纤维、内部缺陷、瑕疵进行识别。装备可应用于再生塑料、可回收垃圾、混合生活垃圾、建筑装修垃圾等领域。

  2025年1月,博德尔环境宣布在大理市实现环卫行业首个无人机智慧巡检场景应用。

  传统人工巡检方式犹如一场艰难的持久战,不仅耗费大量时间与人力,还难以实现全面无死角的覆盖。巡检无人机宛如天空中的智能精灵,它们装备着高像素高清摄像头、先进的红外热成像仪以及智能图像识别系统,具备强大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为环卫工作搭建起了全方位的 “视觉网络”。在日常巡检中,无人机依循预设航线,对城市的大街小巷、公园绿地、河道水域等进行全方位扫描。无论是隐匿于草丛中的零星垃圾、悄然堆积在街角的建筑废料,还是漂浮在河面的塑料杂物,在无人机的敏锐视野下均无所遁形。管理人员借助这一强大工具开展高空网格化巡检,精准锁定目标区域的每一处细节,实现高效的无人值守监测作业。

  同时,通过实时分析图像、视频等方式,大幅度的提升巡检效率和质量,在减少相关成本的同时,实现环卫巡检工作的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升环卫巡检的整体水平和能力。此外,无人机巡检还具有安全性。在一些危险或难以到达的区域,无人机能代替人工进行巡检,有效保障环卫人员安全。

  目前,大理无人机巡检已全面融入环卫、园林与市政领域,大幅度的提高大理城市管理效能。在环卫领域,传统人工巡检每日仅能巡查30个垃圾桶、1-2座垃圾收运站,日巡检区域约为5平方公里。如今采用无人机每日可巡检超500个垃圾桶、10-20座垃圾收运站,每小时巡检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日作业8小时可达80平方公里左右。

  除本文提到的这些AI应用场景外,相信肯定还有非常多地方政府和环卫企业正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

  为了全方面了解环卫行业AI应用现状,环卫科技网已启动了“AI+环卫”案例征集活动,后期将依据征集结果编写国内首部《“AI+环卫”创新应用白皮书》(暂定名),并在每个领域遴选出1个优秀案例予以重点推介。

  环卫科技网还将以专项论坛、研学、沙龙等多种形式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环卫行业“开花结果”,助力环卫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迈入智能化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