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老兵张利修:将赤色故事讲给我们听

  

退役老兵张利修:将赤色故事讲给我们听

  “在修青藏公路时,连队兵士们都说,宁做昆仑山上的一棵草,不做闲适日子中一懒汉……”1月21日,在郑州市军干一所“张利修作业室”,记者见到张利修白叟。虽然年事已高,但讲起赤色故事,他仍声响铿锵,浸透厚意,婉转叙述将人代入那段烽烟年月。

  本年95岁的张利修是一位退役老兵,30多年来,他致力于赤色教育宣讲,进社区、入校园,共举行展览2000余场,观众超越500万人次。

  1930年,张利修出生在一个困苦乡村家庭,年少失怙,由乡亲们抚育长大。17岁那年,他参军入伍参加华北野战军,亲历平津战争、石家庄战争、新保安战争等。新中国建立后,张利修又投身国家展开建造的新战场,赴雪域、战高原,参加建筑保护有着“天路”之称的青藏公路。

  1982年,张利修离休后久居郑州,本来能够再一次进行挑选安享晚年,但他总觉得心中空荡荡:“哪能只想着自己享清福!”1993年,他从电视上得知留念诞辰100周年的音讯,便萌生了以自己保藏的像章和画报为主要内容,举行赤色图片展的想法。

  从翻箱倒柜收拾材料开端,到摆放次序、整理主题、编撰讲稿……他每天夜以继日,用了半个多月时刻,由70多张图片,200多枚像章组成的“留念毛主席100周年诞辰专题展览”在街头按期展出,当天观众川流不息。

  从那时起,张利修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他一有空就骑上自行车,带着展板和图片,络绎于全市区多个校园、社区和公园之间,既当布展员,又做讲解员,将党的故事、革新的故事讲给我们听。

  一年冬季,路面积雪很厚,张利修骑车前往一所校园做展览时,不小心连人带车摔倒在地,手掌鲜血直流。为不耽搁给学生们宣讲,他掏出手绢简略裹了裹,推上车子坚持赶到现场。家人为了他的安全,给他买了一辆三轮车,尔后,张利修就蹬着这辆三轮车四处办展览。

  他络绎在郑州的街头巷尾,一讲便是三十多个年初。其间,为了丰厚展览内容,他常经过信件、电话等方法同全国各地留念馆、赤色遗址等联络,扩大展览内容,核实材料的真实性,乃至亲身跑到千里外的场馆或战友家中收集藏品。

  曾有人问他:“您这么大年岁了,做这个图个啥?”白叟认真地答复:“想想当年战死沙场、连骨灰都找不到的战友,我寝食难安,仅有能做的便是教育下一代,爱惜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好日子。”

  张利修的子女也深受父亲的信仰感染,在作业或出差时,会特意为他从各地带回与革新历史相关的展品和材料。

  近年来,因为身体原因,张利修骑着三轮车办展的时机渐渐的变少。2021年,恰逢建党百年,郑州市军干一所为专门腾出一间房间让他当作展室,命名为“张利修作业室”,郑州市关工委还为其授牌。室内规整摆放的展板与画册,展架上陈设着一枚枚宝贵的赤色像章,墙角堆积着厚厚的留言簿……琳琅满目的展品令人眼花缭乱。

  但张利修仍喜爱走出去宣讲。上一年“六一”国际儿童节,94岁高龄的他特地赶到二七区美好路小学,展开“传承赤色基因 培养年代新人”赤色教育专题宣讲。据了解,30多年来,张利修先后举行庆祝建党、建国、建军、革新英烈系列图片展48项,制造展板5000多块,选用图片2万多幅,举行展览2000余场,观众超越500万人次。

  张利修常说:“寿数有长短,但信仰没有止境。只需我还活着,就会坚持把展览办下去。”